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-> 新闻动态 -> 正文

“逐光”点亮乡野:江西机电职院学子“三下乡”专业技能绘就服务新景

发布者:罗钰玮   发布日期:2025/07/23 11:30:11


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,践行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,近日,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“逐光”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江西省铜鼓县东浒村及周边地区,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活动。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需求,以脚步丈量田野河山,用汗水浇灌振兴热土,在红色传承、生态保护、科技助农等多个领域贡献青春力量。


红色薪火:拂尘涤净峥嵘记忆
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实践队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,步入铜鼓县东浒村原抗战第九战区第十六预备后方抗战医院旧址,开展红色遗址守护专项行动。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建筑,铭记着救死扶伤的壮举与民族不屈的脊梁。队员们分组协作,细致清扫庭院落叶积尘,合力修复破损门窗,以躬身劳动拂去岁月尘封。斑驳弹痕墙垣前,青年学子用抹布代替教科书,用扫帚书写敬意,让承载民族救亡记忆的建筑重现肃穆光辉。这场特殊的“劳动实践+红色教育”课堂,让青年学子在躬身劳作中体悟家国情怀的厚重,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,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赓续传承。


碧水清波:生态守护筑牢绿色屏障

实践队聚焦生态环保,化身“河小青”,深入铜鼓大塅水库开展水源清洁行动。成员分工协作,手持工具清理散落在草丛、石缝及水边的各类垃圾,并向周边村民普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、垃圾分类知识及库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。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,生动传递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呼吁村民与游客共同守护生命之源。


科技赋能:无人机定格产业蝶变

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组建无人机航拍志愿服务小组,为东浒村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拍摄全景影像。队员们顶着烈日,熟练操控无人机穿梭于红豆杉林海、黄精种植基地、古樟村落及漂流河道之间,以科技视角精准捕捉乡村的生态之美与发展活力。这一科技赋能不仅为东浒村留存了珍贵的产业蝶变影像,更以技术赋能推动了乡村文旅宣传,展现了青年学子以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。


躬身稼穑:泥土课堂锤炼青春品格

告别高空视角,实践队投身农耕一线,在田间地头开展插秧实践课。经验丰富的老农现场示范指导,队员们卷起裤腿,赤脚踏入水田,躬身学习传统农技。“秧苗浅插,根系舒展,株距匀称!”老农手持青秧,逐项讲解插秧要领。实践队员们从分苗、握株到精准栽种,动作一丝不苟。骄阳灼烤下,汗水浸透衣背,泥点溅满臂膀,队员们却愈战愈勇,在协作中深耕不辍。这次“接地气”的劳动实践,让青年们切身感悟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”的深意,更在躬身劳作中锤炼出坚韧踏实的意志品质。水田里俯仰的身影,正是新时代青年扎根大地、砥砺成长的生动注脚。



妙笔生辉:艺术赋能焕发村容新貌

实践队员们依托专业优势,在东浒村开展主题墙绘志愿服务。队员们兵分两路,主动承接乡村风貌提升任务:一队志愿者顶着高温炙烤,精心创作“一老一小,安居乐业”主题墙画。画面中老人闲适休憩、孩童欢笑嬉戏的温馨场景,生动传递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,成为村民点赞的“文明宣传窗”。另一队深入森林水世界景区,就地选取天然石头为“画布”,巧手绘制荷花主题彩绘。盛放的莲荷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,吸引游客频频驻足,为景区注入鲜活艺术气息。这支志愿画笔不仅美化了东浒村的村容村貌,更以专业服务点亮了乡村文旅新名片。



知行课堂:童心筑梦播种未来

实践队员结合所学专业化身“孩子王”,为儿童量身打造了一场融合知识与实践的“知行课堂”。他们通过情景模拟生动讲授防溺水与防诈骗知识,让孩子们在互动中紧绷安全意识,牢筑防护墙;借助VR设备带孩子们沉浸式遨游海底星空,点燃科技梦想的惊呼此起彼伏;网线制作与泥塑漆扇创作环节,小手在专业指导下精准排线、捏塑成型,成功亮起的指示灯和独一无二的彩绘扇面让成就感溢满笑脸。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播下安全、科技、文化、环保的种子,更让实践队员们在“学以致用”中深化社会责任。

此次“三下乡”实践,队员将课堂延伸至田野,把知识转化为服务行动。他们在生态保护中守护绿水青山,于农耕劳作中锤炼意志,以艺术妙笔点亮乡村,借科技之力赋能产业,更在红色洗礼中坚定信仰。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澎湃的青春力量。

(文/罗钰玮 郑瑶瑶 图/林佳雪 审/高武)